党的十三大召开:勾画中国发展路线图

发布时间:2012/10/26 06:18:0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改革开放迈开大步后,很多理论问题有待于廓清。尽管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提出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问题,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究竟立足于哪里?如何解释80年代出现的个体或私营经济?如何理解个体承包……这都需要理论上取得突破,需要一个比较清晰的发展路线图。

19869月的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在1987年第四季度举行中共十三大的决议。随后,中央组织了报告起草班子。起草小组于1987521日就如何草拟政治报告的设想给邓小平写了封信,提出拟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整个报告的理论根据,系统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任务。着重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搞活。邓小平批示说,“这个设计好”。此后,十三大政治报告起草工作继续顺利进行。这为十三大召开作了准备。

19871025日至111日,中共十三大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代表全国4600余万名党员。会议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听取和审议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选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选举新一届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1025日的开幕大会由邓小平主持。赵紫阳受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了题为《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报告分七个部分:一、历史性的成就和这次大会的任务;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三、关于经济发展战略;四、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五、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六、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七、争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胜利。

111日,代表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了中共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新一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大会以举手表决的方式,分别通过了《关于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党章部分条文修正案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十三届一中全会于19871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常委:赵紫阳、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赵紫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全会批准陈云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乔石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从党的历史上看,党的十三大是一次重要大会,不仅总结了改革开放9年来的经验,还提出了奠定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理论和路线。

第一,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三大以初级阶段为立论基础,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建设的基本纲领,初步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报告在分析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有了相当发展的同时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又是不完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也就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报告从我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的实际情况、生产力状况、经济发展不平衡、普遍的科学文化水平、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以及意识形态领域中旧思想和旧习惯的存在,说明了“今天仍然远没有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中共十三大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远指导方针是: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民主政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中共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多年的历史表明,这一条总路线靠得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第二,制定“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这就是: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步走”发展战略是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三步走”发展战略,是我们党在总结国内外现代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时代特征,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规划的宏伟蓝图。 “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解决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这是邓小平作出的重大贡献。

第三,提出了加快和深化改革的任务和目标。这次大会的主旋律是改革,经济改革要深化, 政治体制改革要出台。十三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文化体制的问题。大会提出, 通过改革要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同时,大会依据初级阶段理论,进一步制定了进一步开放和搞活的基本方针和行动纲领。十三大把开放提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条件、基本国策的高度,还就对外开放提出许多新概念,如第一次提出“全方位开放”,提出“开放格局”、“外向型经济”等新概念。十三大会议本身也第一次实行对外开放。党的代表大会公开地同意外国记者到现场采访, 不是几个人,而是500多人,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 当时只允许两个外国记者进行采访,也不能现场采访。十二大允许一些记者采访,但依然不能到现场采访。十三大的对外开放, 既是信心增强的表现, 也是国家开放的需要。

第四,提出了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报告指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两大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发展生产力。这一条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它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进一步贯彻和体现。明确这一点,有利于破除那种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从根本上同僵化的观点、自由化的观点划清了界限。这样,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怎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的改革,怎样进行这些改革,得到了更加透彻的说明。经过长期理论与实践的迷误之后,重新阐明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意义自然深远。广泛深入地宣传生产力标准的观点,使之深入人心,也必会变成推动改革和建设胜利前进的巨大物质力量。

第五,对加强党的建设进行了新探索。一是提出了党必须经得起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的重大课题。十三大根据党的地位的变化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集中分析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要解决的最重大的课题,强调“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必须经得起执政的考验;我们党正在领导改革开放,也必须经得起改革开放的考验。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必须解决的最重大的课题。”二是提出靠改革和制度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大会报告明确提出了“党的自身建设也必须进行改革”、“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新任务,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

党的十三大在组织上的贡献是第一次扩大党内民主, 采用差额选举, 从下而上提名的方法来形成新的中央领导班子。这一做法促使新的领导班子向干部化、年轻化、知识化迈出坚实步伐, 有利于废除终身制。大会选举出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285名,平均年龄55.2岁,比十二届中央委员当选时的平均年龄降低了3.9岁。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209人,占总数的73.3%,比上届提高17.9%;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57人,占总数的20%,比上届提高6%。

党的十三大是在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改革开放经验有待总结的重要关口召开的一次党代会。这次党代会不辱使命,勇于理论创新,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从指导思想、历史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必要条件、总体布局、国际环境等方面,勾画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为全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指明了方向。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 沈传亮

 

点击下载文件:

   上一条: 邓小平南巡:中国迎来第二次思想大解放
   下一条: 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搭上市场经济快车

版权所有:中共湖南农业大学委员会党校 @ 2018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农大路1号  邮政编码:410128   电话:0731-84618005   E-mail:zzb@hunau.net